鹏程万里青云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87365最快检测中心迎来首届新生
潘志豪是个高大帅气的“阳光”男孩儿,他是87365最快检测中心“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的首届新生。谈到自己所选的专业时他兴奋地说:“我的邻居和学长中有开飞机的,也有修飞机的,与他们的交往也让自己爱上了民航工作,高考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学院的航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这是10月9日在87365最快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上海民职院”)首届新生报到现场的一幕。“选择民航商务专业是因为自己喜欢。”来自安徽省安庆的曹静是个说话朴实、面带笑容的女孩儿。她是“民航商务”专业125302班的新生。在谈到对学院的印象时,曹静说:“来到学院,接触到的一切和自己想象中的一样充满生机和活力,希望未来3年的大学生活会比自己期待的更加美好。”
学院的诞生与发展机遇
上海民职院的前身是民航上海中等专业学校,它是在整合民航上海中专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2010年2月,民航局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今年4月,上海市政府和中国民航局签订了《关于加快上海民航发展战略的合作协议》;7月,国务院又出台了首部全面指导民航业发展的《关于促进民航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重要文件。为了贯彻落实相关政策,民航局从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高度与教育部合作,积极构建现代民航教育体系,加强民航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海民职院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顺势而生的,李家祥局长亲笔题写校名并欣然题词“民航强国教育先行”。上海民职院的成立标志着上海的民航教育由此进入高职序列,民航在最发达的华东地区从此拥有了培养民航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
作为民航局在华东地区唯一的直属高职院校,除上述政策机遇外,上海民职院还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机遇和人才机遇。上海正在加速构建国际航运中心。上海航空枢纽地位的确立,大飞机项目、商用发动机项目的先后落户,民航现在和未来快速持续发展对民航专业人才旺盛的需求,都为新学院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战略机遇。
分管教学工作的学院领导孙暄表示,从“十一五”开始,民航局和国家发改委就持续加大对学院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13年,学院将在今年招生的民航商务、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航空机电设备维修、飞机制造4个专业的基础上,新增航空物流、空中乘务、民航空中安全保卫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4个专业,即以8个专业面向全国招生。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学院规模将达到5000人,专业数预计达到16个。
招生工作细致周到
学院高度重视首届新生的迎新工作,事先制订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做好了各项工作部署。学生处、总务处、财务处、党群工作部等部门通力合作,展开了从校外到校内全方位的迎新工作。新生报到期间,孙莹、杨征、孙暄等学院领导和各相关部门领导都来到现场指导新生报到工作。
10月9日早7时,迎接新生的各项工作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学生干部和迎新志愿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新客站、上海南站、虹桥火车站、地铁3号线龙漕路站、公交104终点站等新生接待处迎接新生。同时,学院安排了班车往返于车站和校园之间接送新生,让外地学生一来到上海就感受到学院的关怀。宿舍管理办公室已事先对近200名外地生和部分路途较远的上海本地生按班级编排了宿舍。年过花甲的宿管办老师许敏芝也不辞辛苦地推着自行车守候在校门口,帮助新生将行李运送到学生宿舍。这让第一次来到上海的陕西咸阳女孩儿陈凇蒲感受到了学院大家庭的温暖。留着短发、干净利落的陈凇蒲报考的是飞机制造专业。她说:“与空乘这样青春靓丽的专业相比,她更希望自己掌握一门实在的技术。”
14时,新生报到工作正式开始。会场内人头攒动,秩序井然。学院在校园主要通道设置了引导牌,在报到现场醒目位置处公布了报到流程、班级名单,并安排了入学缴费处、宿舍登记处、班级学生登记处、助学贷款咨询处等窗口,方便新生报到。同时,学院还设立了咨询点为新生和家长答疑解惑。不仅如此,学院还安排了机动组工作人员维持现场秩序,并引导新生完成报到工作,以保证报到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院2012级新生报到工作于15时顺利结束,共有456名新生完成报到,报到率超过90%。
绿色通道助力贫困学生
为了确保贫困学生能正常入校学习,学院开启了绿色通道,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资助。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领导杨征介绍说,新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报到现场即有中国银行工作人员受理咨询、申请等事宜;学院对困难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政策,为贫困学生提供校内外勤工俭学的机会;民航局在学院设有育英奖学金,对家境困难、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资助,符合条件的新生在11月就能享受到人均2000元的资助;此外,学院还准备了20份爱心大礼包,其中包括1部预充值200元话费的手机和200元现金。
鹏程万里青云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年轻的上海民职院植根于脚下这片经济最具活力、民航业最为发达的沃土,必将在民航局的领导下,以民航强国建设目标为引领,以输送优秀民航人才为己任,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为民航强国建设不断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技能、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
文:党办宁耕
图:党办李东